而日本和德国刚好相反,哪怕两国的军事实力格外突出,因为资源上的短板,也比较憋屈。
一但面对其他国家的制裁和封锁,其当下工业规模就难以维持长期运转,甚至有可能因为资源问题,陷入社会的倒退。
假设日本被其他国家封锁,那他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恶劣,他的对外资源依赖程度更高,这也是南云忠一,为什么急于占领整个南洋和澳大利亚的原因之一。
小田对南云忠一的这种想法,也很支持:“帝国之未来,不在北方,甚至不在东方,只有南方才是帝国的未来能否跻身于世界强国的唯一途径。”
“其一,也就是你之前所说的,南洋的资源不仅丰富,而且齐全,能够满足帝国工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其二,南洋诸国和澳大利亚等地方,地广人稀,开化程度低,征服和同化难度明显更加容易,可惜陆军马鹿那简单的头脑,根本无法理解这么浅显的道理。”
“其三,如今南洋诸国,皆为各国殖民地存在,这就方便了帝国对此时事务的干预。”
关于第三点,在前世也得到了证明,日本对南洋的扩张,不仅没有受到强烈抵制,反而得到了许多国家本地势力的暗中支持。
毕竟,对于这些国家的统治者而言,给谁当狗不是当狗,他们本身就是西方列强扶持出来的狗腿子罢了,所以换个主人毫无心理负担。
如果前世不是美国,英国和远东帝国支撑,恐怕整个南洋早就望风而降了。
所以,如果真按照海军的想法来执行日本的国家战略方向,那说不定真有可能成功。
不过,如今南洋地区和前世也有很大区别,那就是东非在该地区的强势崛起。
这样一来,如果日本试图独霸南洋地区,它就面临着东非和美国两大潜在敌人,同时,法国和英国虽然这些年实力有些跟不上进度,但也不是日本能够轻易招惹的。
不过,除开这四个国家,那南洋依旧大有可为,就比如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还有暹罗控制的区域。
……
1927年末。
英国,印度殖民地,大吉岭。
大吉岭在英属印度的东北部,临近不丹,尼泊尔和锡金三个国家,在历史上这里分别被尼泊尔和锡金统治过,在19世纪初,这里为锡金领土。
但19世纪二十年代,英国人的势力扩张到这里,随后在19世纪中叶,大吉岭彻底被英国霸占。
而大吉岭的茶叶,也是整个英属印度的名片之一,这里除了英国精英和印度王公贵族修建大大小小的避暑山庄以外,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茶园。
在大吉岭市区的一处民房里。
“这大吉岭红茶,放在我们国内,质量也可以称得上优异,别有一番风味。”东非外交官察尔森捧着茶杯抿了一口说道。
东非人喜欢喝茶,这在全世界都不是秘密,一来,东非本身受到远东茶叶文化的影响,二来,东非产茶区域很多,是世界三大茶叶产地之一,近些年培育的优异茶叶品种也不少,三来,茶叶相对于其他饮品更容易受到东非上层社会的青睐。
随着近些年东非经济的发展,就算普通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也让茶叶文化在东非流行起来,尤其是茶叶选择和冲泡过程中的颇多讲究,这让东非有了一大批“茶客”。
从冲泡茶叶的用水,到茶叶本身品种和质量,以及茶具等等,都玩出了各种花样。
东非南亚三国办事处主任特莱恩说:“察尔森大使,你喜欢就好,大吉岭的茶叶,在市场上,也算比较抢手的茶叶之一,所以即便在大吉岭这个原产区,它的价值也不低。”
“在东非也只有几个特定茶叶产区的茶叶能够和大吉岭相比,当然,在高端茶叶方面,东非更多是从远东帝国进口。”
东非自身不缺茶叶,尤其是产量上,甚至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二大产区,通过近几十年的细心栽培,也不缺乏诸多优良茶叶品种。
但是,在高端茶叶市场上,远东帝国的茶叶格外受东非追捧。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远东帝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产区,他的底蕴过于深厚,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质茶叶种类,这不是印度和东非能相提并论的。
不仅茶叶自身难以相提并论,就是背后的文化底蕴,印度和东非更是几乎没有,这就让东非和印度茶叶在文化性上少了许多趣味性。
毕竟,在会客的时候,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如果能说出相关的历史典故,这显然是引起话题的一大妙处。
就比如东非一些茶客,他们对远东帝国的一些茶叶,和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掌握的相当熟稔。
最后是稀缺性,远东帝国许多优质茶叶品种,产量并不高,甚至本国内都颇为抢手,很难流入国外,而越是得不到的,反而越容易受到吸引。
而且,东非的很多茶园,基本实施工业化生产流程,而工业化一但到了某种程度,手工茶叶反而又成为了高端产品,而目前远东帝国的茶叶生产模式就以手工茶叶为主,这迎合了东非上流社会和精英人士的喜好。
至于普通人,大多没有太多讲究,所以东非本国茶叶,能尝尝味道就不错了。
而印度茶叶,在东非人眼里,就属于更“低端”的货色,虽然质量上和东非茶叶没有差异,可奈何,东非本土茶叶好歹有爱国加持。
在东非人的朴素认知里,也不可能承认东非茶叶不如印度茶叶,毕竟印度什么地位,东非什么地位?
至于远东帝国,虽然如今国际地位也不高,奈何人家是茶叶发源地,而且不管产量规模,还是种类上,几乎挑不出任何问题。
察尔森说:“喝了大吉岭的红茶,我才真正知道,印度这个地方也是有好茶的,不过,和我国高端茶业对比,也就那样,如果是尝尝鲜,还是可以接受的。”
特莱恩笑呵呵的说:“察尔森大使说的是,毕竟大吉岭应该算整个印度最适合种植茶叶的地方之一,对于印度这种茶叶生产大国,虽然整体不如我国和远东帝国,但是总有能拿的出手的货色。”
“大吉岭这个地方,山高且多雨雾,十分适合茶叶的生长,但是这种气候环境,显然和印度绝大部分地区不同。”
“否则的话,英国人也不可能将这里作为避暑胜地,每年高温的时候,都有不少印度的高官和贵族,到这里度假休闲。”
大吉岭事实上已经属于喜马拉雅山脉范围内,海拔的骤然升高,也让这里的温度偏低,年平均温度不到十五度,几乎比东非内陆的高原地区,还要凉爽一些,这也让大吉岭成为以炎热著称的印度殖民地里一片难得的度假避暑胜地。
当然,东非之所以将南亚三国办事处放在这里,是因为这里距离三个国家距离都比较近。
所谓的南亚三国办事处,并非指的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而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和尼泊尔三国。
东非和这三个国家的外交基本上通过大吉岭的南亚三国办事处来完成,换句话说三国共用这一个东非特殊的低级外交办事机构,过去东非连公使都懒得派。
毕竟,就尼泊尔,锡金和不丹这三个国家,说难听点,他们在国际社会上最出名的尼泊尔,几乎都没有什么存在感,当地唯一盛产的可能就是英国的廓尔喀雇佣兵了。
而且,这三个国家弱到连英国人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兴趣,除了贫穷以外,他们居住的环境本身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而且,三个国家全是内陆国,对外联系基本上只能通过印度殖民地,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基本上也只有远东帝国的藏地了。
所以,南亚这三个小国,和东非基本上没有贸易往来,其他方面的联系也基本为零,缺乏交流,也无利益关系,过去东非只派一个办事处维持三国外交,就已经很看得起他们了。
当然,现在情况很显然发生了变化,察尔森大使的到来就是如此。
察尔森大使这次前来的目的之一,就是重新建立东非和尼泊尔,锡金,不丹三国的外交关系,同时将东非的南亚三国办事处升级为南亚三国大使馆,并且,打算将大使馆设置在锡金王国境内。
不过,即便是大使馆,地位比所谓办事处更高,且更正式,但依旧是三国共用,至于为什么将大使馆设置在锡金,这是因为锡金本身连接尼泊尔和不丹两个国家,位于两国的中心。
这其实也体现着东非的傲慢,三个国家一个外交机构,本身就说明了东非对这里不太重视。
当然,从现实角度来说,东非政府也是为了节省开支,在三个国家,分别成立一家外交机构,那就要开三份工资,这显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如果,不是这次东非有特殊的目的,甚至连大使馆都不想在锡金设置。
察尔森就说道:“这次南亚之行,对于我们而言,可以说是一个苦差事,毕竟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三国加在一起,我们也没有多少利益关联。”
“更别说这里处于英国殖民地的腹地,我们也不可能搞一些大动作。”
“帝国这次委派我前来,主要还是从长远角度考虑,现在用不上这里的关系,未来就不清楚了。”
“不过,这对于你们南亚三国办事处肯定算好事,等到了锡金,怎么说也能升官,虽然这种小国的外交官含金量算不上太高。”
外交官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就比如对列强的外交,显然比跑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不知道要强大哪里去。
但再怎么说,正经的外交机构也比所谓“南亚三国办事处”好太多,特莱恩就问道:“那帝国这次为什么突然重视对尼泊尔三国的外交了呢?”
察尔森回答说:“其实我也不太了解政府的想法,但是我有以下几个猜想。”
“这次政府派我到这里,同时委托了一个工程,那就是争取在锡金建设机场。”
“这些年来飞机制造技术的进步,极大提升了飞机的性能,就比如我们的一些国产飞机,一些新型国产运输机,其航程普遍超过两千公里,甚至超过四千公里。”
“而帝国在瓜达尔港,还有普吉岛的军事基地,到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的直线距离,刚好两千多公里。”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帝国和这些内陆国家的交流,完全可以通过空运而实现,这是技术层面发展的原因。”
“我们的飞机,完全能从瓜达尔港或者普吉岛出发,把相关物资运送到南亚腹地,然后再折返。”
“而我由此产生了帝国对战略上的考量,那就是帝国想要在未来,在军事部署上,对印度地区形成包围和压制。”
“众所周知,帝国一直以来都将印度洋视为帝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任何印度洋沿岸大国,都在帝国的打压范围之内,比如奥斯曼帝国,波斯,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自然也不可能例外。”
“而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如果在尼泊尔,锡金或者不丹建设军用机场,那印度就被帝国的瓜达尔港,普吉岛三处军事基地,包围起来,帝国的军用飞机,能够以这三个支点随时对印度各个区域进行打击。”
“就算不军用,只民用,以现在飞机的发展速度,未来我们也可以通过天空,绕开印度,直接和尼泊尔,不丹,锡金建立商业和外交联系。”
“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上面有什么其他方面的考虑,那就不是我能接触到的了。”
察尔森的猜想实际上已经和东非政府的考虑很接近,尤其是遏制印度发展这个大战略上。
印度不得不防,这显然是东非政府的普遍共识之一,尤其是印度未来独立后,东非就更会加紧对印度的各种限制,如今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东非在经济领域,对印度自然不可能直接打压,也没有必要,毕竟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本身就是对印度发展最大的限制。
所以,现在东非政府主要考虑在军事上限制住未来印度的发展空间,毕竟在帝国主义威胁下,未来印度政府就不得不加大军事领域的投入,拖累其经济方面的发展。